返回中天旅行社
 

吳哥窟遺址全覽

小吳哥(吳哥窟)AngkorWatThom

吳哥窟旅遊不可錯過全球八大奇景之一,「吳哥」Angkor,在柬埔寨語言程意指首都;「窟」則是Wat的譯音,也就是「廟」的意思。當地人為了將吳哥窟與「大吳哥」的吳哥通王城有所區別,又稱吳哥窟為「小吳哥廟」,但吳哥窟儼然已成為現今整個吳哥寺廟群遣址的代名詞
小吳哥佔地廣達200公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神殿,這座由太陽王蘇利耶拔摩二世所建的神寺,東西寬達1.5公里、南北長1.3公里,外圍則被寬達190公尺城池所包圍,東西各有砌道通往外城,是典型古印度教宇宙形式建築,外城與神殿間的寬闊地區應為當時城市與皇宮所在。令小吳哥廟的建築之美與技術,令人歟為觀止。巨大的石材,利用卡榫疊起石塊,毫無縫隙,整個建築採取尖塔同軸心迥廊這兩種典型的高棉式建築,層層隨著迴廊直上,主神殿共分為三層,四個角落並建有一座尖塔。

普瑞漢寺(父廟)Prcah Khan

普瑞漢寺Preah Khan是微笑國王賈耶拔摩七世建於祭祀與紀念父親,因此當地人也稱為「父廟」,相較母廟塔普羅姆寺柔和優雅的書院建築,父廟普瑞漢寺就顯得霸氣十足,廟前的長橋護欄上,雕刻著「天神與魔鬼攪拌乳海取得不老藥」的神話故事,一如大吳哥城門前長橋的小型翻版。普瑞漢寺(Preah Khan)的高棉語意思為聖劍,除了是加亞巴曼七世祭祀父親的廟字外,也是慶祝他戰勝而興建的廟宇。這裡以前曾經有10萬僧侶居住,藏經閣、祭祀的主體廟塔、屋院等高棉古式廟宇建築,樣樣完備而豪華。歷經歐洲考古學者及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整修下,已恢復大半的原貌 因為是父系的社會結搆,也造就普瑞漢寺在屋宇建築、規劃、壁飾雕刻等方面,宛若皇宮的翻版,流露威權領導、紀念彪炳戰功的味道,與母廟塔普羅姆寺有著不同的建築格調。普瑞漢寺內最有名的廳堂,就是雕滿天界女神「阿帕莎喇」(Apsara)舞蹈浮雕的「舞廳」。在當時吳哥王朝宮廷流行「天女之舞」傳統舞蹈,跳舞的女舞者被視為女神化身,都不能結婚。舞者妖嬈的身軀,穿著緊身的華麗衣裳及頭冠,隨著音樂,舞出令人動心的姿態,並將手指打直,比著各種手勢,用來取悅神及國王。

塔普羅姆寺(母廟)Tal Prohm

塔普羅姆寺(Tal Prohm)與吳哥窟(小吳哥廟)、百因廟並列為吳哥寺廟遣址中最吸引遊容的景點之一,塔普羅姆寺不像吳哥窟與百因廟有著高大建築牘、巍峨精雕的藝術,經歷了數百年與大自然的融合,蟒蛇的榭根,爬行在石牆上,青苔鋪滿甬在石階皆上,呈現出不一樣的景數,一如當年歐洲探險家涉入蠻荒叢林發現它的第一眼模樣·根據碑文記載塔普羅姆寺由吳哥王朝微笑國王賈耶拔摩七世修造,用來奉祀與紀念其母親,篤信佛教的賈耶拔摩七世,為了彰顯父母的偉大,建築塔普羅姆寺奉祀母親,普瑞漢寺奉祀父親。所以,塔普羅姆寺也被稱為「母廟」,普瑞漢寺稱為「父廟」。當時,賈耶拔摩七世七世在塔普羅姆寺內放置佛教「般若波羅密多」智慧女神神像(傳說是佛陀的母親),藉此將他自己的母親神化為智慧女神,被人祭奉。這樣的用意,更能顯示賈耶拔摩七世企圖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將自己皇帝的身分神格化,自喻為「人間佛陀」,塔普羅姆寺是一座寬675公尺、長1公里的長方形大院落。根據考古推論,賈耶拔摩七世在這座大石廟種植許多大榭,並隔出小房室供僧侶修行、讀經、寫經。這座寺廟的建築藝術與百因廟相同,在石壁上雕滿佛陀講經、唱歌跳舞的天界女神等宗教神話故事圖像。賈耶拔摩七世於公元1220年左右離奇駕崩,隨著微笑國王的逝世,吳哥文明也陸之衰退,從此塔普羅姆寺被叢林占領。熱帶雨林的大崗伸出又大又圓的榭根,深入建築中,盤根錯節地幾乎將整個廟宇吞了似,這些大樹就像囂張的侵略者,爬上落敗的寺廟屋簷上,挺直十幾公尺的樹身,昂然生長,欣欣向榮。大樹封廟,榭影的陰霾、青苔掩蓋了老廟,塔普羅姆寺如同沈睡般,長眠於此。中酣睡不醒。1901年來此的一位法國海軍曾說「無花果樹是現今的統治者」·果不奇言1922年,歐洲的考古學者進行塔普羅姆寺的清理工作時,發覺寺廟處處被大樹壓得下沉矮降、石塊崩落,榭根緊緊纏住石壁,難以清除,原想使用毒液加速無花果樹死亡,但因樹根已深入建築根部,並四處生長,如無花果樹死,石牆也會因為少了榭根的支撐而坍塌,於是決定保留神寺與叢林搏鬥的原狀。

班特蕾絲寺(女神廟)Bantcry Srci

班特絲蕾寺位於吳哥遣址的東北方,距離約三十五公里,是整個吳哥遺址路程最遠的景點。高棉語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寺廟中央主體建築的浮雕,都刻有天界舞女阿帕莎喇(Apsara)。女神廟建於西元九六七年,是賈耶拔摩五世國王大臣Yajnavaraha所建,寺內供奉印度教神明一破壞之神「毗濕奴」,為典型的印度教寺廟。由於屬於大臣的家廟,為了不冒犯國王,且廟地不大,便將建築尺寸縮小,廟堂的大門高僅一米五,一般人出入都皆須彎腰而行。女神廟最令人讚賞的是寺中精細雕刻,整座寺廟的建材,取自附近荔枝山的大塊紅色砂岩,再進行浮雕,所有的壁面都雕滿印度教神話故事、神明與蓮花圖騰,雕工細緻,尤其是「阿帕莎喇」浮雕啊娜多姿的模樣,是吳哥窟遣址中所有「阿帕莎喇」圖像之寇。研究吳哥藝術的學者一數認為推測當時這狸所有雕繪的部分,女神廟堪稱高棉文化最典範、精髓的藝術代表,並裝飾寶石、金箔,華麗的程度與王室廟宇不相上下,為吳哥遣址中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之一。

巴孔寺Bakong

巴孔寺Eakong是篤信婆羅門教的高棉國王蘇利耶拔摩一世(Yasovarmanl)(西元889年一1050年)建於九世紀末,巴孔寺不但是當時的國廟,更是吳哥王朝的第一座神殿山·巴孔寺建於高六十米的八肯山上,共有五層臺基,是吳哥寺廟遣址中第一座多層式的神殿山,也是吳哥王朝第一作座用砂岩石塊代替紅磚的寺廟·五階式的錐塔建築象徽「須彌山」,神殿裡供奉的是濕婆神(Siva)古代高棉人信仰濕婆神(Siva),是以最原始的陽具Linga形式來表示,陽具是以「一根石雕圓柱」代表「神的本質」,陽具直立於女性生殖器「一塊方形凹槽」Yoni基座上,這種陰陽具Linga-Yoni的組合石雕被供奉於早期的高棉神殿內部,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圍舉行宗教儀式。

涅磐宮 Neak Pean

涅磐Neak Pean的意為纏繞的巨蛇,名字取自島上巨蛇王像而來。根據碑文記載涅磐宮原是印度教神殿Rajyasn,也有學者說賈耶拔摩七世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他在位三十七年中,以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醫院……,其中涅磐宮應該是一座寺廟療養所,涅磐宮的中央為聖池,東西南北四邊各連接一座二十五公尺見方的小池,聖池約七十公尺大,池中有座直徑十四公尺的圓形烏廟,烏上的石塔小寺廟是仿造「須彌山」概念,石塔底部雕有兩隻交繞的巨蛇王Naga,Neak Pean音譯便是涅磐,也就是龍盤,鳥的東側還有一座白色飛馬,據說這匹白馬是答薩Lokesvara的化身Balaha·
而聖池中的水流向四座小水池,這四座水池雕有雕有象(北方一代表水)、馬(西方一代表風)、獅(南方一代表火)、人(東方一代表土),當時的古高棉人在聖池的底部種滿各種藥草,雨季一來,池水漲滿,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陰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設有蓬花座,病患便跪在這裹以藥草水淋身治病。由於四座小水池據說有不同的療效,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將遵循指示去做藥水浸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刻著診治病人、按摩的圖像。

洞里薩湖 Tonle Sap

湄公河是柬普寨共和國主要的河流,源頭來自中國的瀾滄江,流至金邊後分出兩條支流,向西北的稱為洞里薩河,流入洞里薩湖,向南的從越南出海,名為百色河。洞里薩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到每年五月至十月雨季來臨,洞里薩湖湖面積便可高達一萬一干一百三十二平方公尺,水深可達十四公尺,旱季來時,湖水面積又減為三千平方公尺,水深也只剩一公尺。因洞里薩湖湖水變化懸殊,柬昔寨農民便利用旱季時湖水退減後,露出的肥沃淤泥耕種農產,雨季來臨時,農耕後遺留的雜草與昆蟲又成了可利用的天然魚飼·洞里薩湖為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這裡盛產生魚、筍殼魚以及小花魚,是柬普寨的水產來源,因此聚集了許多以漁業為生的水上人家,為就近捕魚養殖,他們在水面上搭起以椰糖樹葉搭蓋的高腳屋,比鄰而居,形成村落,不但有住家、學校甚至還有醫院。

大吳哥城導覽

百茵廟(巴壤寺)Bayon

百茵廟是由微笑高棉的賈耶拔摩七世所建,更是當時吳哥王朝的國廟。微笑國王死後,鄰國屢次企圖侵略,因大吳哥城易於防守後來有多位國王都遷居於此,因此百因廟又歷經多位國王的修建,才形成現今叢林塔樣貌。百因廟位於大吳哥城的正中央,距離四座城門各約一千五百公尺,外部環繞著寬約156公尺的迴廊,迴廊上雕刻著古印度歷史。
百因廟的雕刻多以歷史為主,重點多約指於古高棉對抗占婆的戰爭場面,東側迴廊上描繪著古高棉軍隊開戰,戰士手持長矛、身纏腰帶,對抗著身著長袍的中國士兵。南側東段外牆則有著百因廟公認最精緻的浮雕,浮雕上描繪著古高棉與占婆在洞里薩湖的水面激戰,下方則是古高棉人的生活情景,是其中還不乏看到中國宋朝商人,不然想像當時中國與吳哥王朝的通商應已頻繁。 穿過迴廊便是舉世聞名的四面佛塔群,據說原建有四十九座(也有學者認為應有五十四座)高約四十三米,直徑二十五米,每座塔的頂部都雕有四面賈耶拔摩七世微笑的巨臉,隨著日照的角度變化,形成不同的光影,這樣特殊的景觀,更被美稱為「微笑的高棉」。往北邊,西北區域是王宮、祭拜破壞之神「毗濕奴」(Shiva,又譯稱希瓦)的Tep Pranam寺,臥佛大神像的巴扶恩廟(Baphuon)等,在東北區域,則是閱兵用的癩王平台及鬥象台(大象台)、十二座座寶塔,兩座陽台中間的道路也就是通往東邊勝利之門。

癲王平台(痲瘋台)Leper King Terrace

癲王平台,因據說吳哥王朝曾有一位國王患有癲瘸症,又因這座平台經年累月被風化侵蝕成凹凸不平的奇怪外型,故這座平台被後來的高棉人稱為「癲王平台」,癲主平台長寬約二十五公尺,因四個角落往內凹舀,因此看起來更趨向於八角形狀,平台的底座包圍著高六公尺的石牆,平台內部僅有一條寬約兩公尺的曲折小徑,裡面雕刻著多達六七層的橫列神像,底層有五至八頭的Nag&支償,令人目不暇給

鬥象台Elcphant Tcrracc

鬥象台是位於由百因廟的北門延伸到癲王平台之間,這座長達三百公尺的平台據說是當時高棉國王接見外賓的亭台,另有其他學者認為應是當時高棉國王於節日慶典時觀賞鬥象表演的亭台,由於亭台的底座上雕刻著許多大象的雕刻,故稱「鬥象台」。廣場上有五座階梯成對襯式狀通往鬥象台,南側比北側長出十公尺,兩側均雕刻著夭神騎坐著三頭象,Airavata以象鼻握住蓮花,平台中央則雕刻著古高棉人騎在大象上大獵的情境

南門SOUth Gate

大吳哥城的五座城門畏的都非常相似,但以南門保持的最為完整。更值得一提的是至南門走進,跨越護城河的長橋上,可見兩側各五十四座約一個人高、壯得像大樹幹的雕像裝飾,護衛著城門、橋樑,這些雕像取自「夭神與魔鬼攪拌乳海取得不老藥」的神話故事,這些站在石橋兩旁上的守衛,一邊是夭上的神仙,一邊是地獄的魔鬼,他們手上拉扯著t頭眼鏡蛇化身的巨蛇王(N鰓a),神仙略帶冷漠的表•情,而魔鬼則是}兩臉猙獰,一拉一扯問,想把「須彌山」轉動,進而攪動山下的乳海,煉得不老藥·巨蛇王(Naga)雕刻在大吳哥隨處可見,就連小吳哥也不難看見,據說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巨蛇王(Naga)有七個頭,意指七道彩虹,Na拳彩虹橋可將神殿外的人類世界,連接到神界。





吳哥窟 | 首頁 | 行程 | 環境 | 氣候 | 生活 | 歷史 | 宗教 | 古蹟 | 美食 | 住宿 | 購物 | 導遊 | 中天旅行社
中天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426號  TEL:(04)2310-5353 FAX:(04)2320-0714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0號5樓之3 TEL:(02)2542-5008 FAX:(02)2531-5009
請尊重智慧財產 勿任意轉載 違者必究